登录
注册
林草网群 添加到桌面
 
 
正文
您现在的位置 >> 首页 >> 组织意志 >> 使命 >> 正文

湘军的使命

媒体:原创  作者:吴劲松
专业号:吴劲松 2011/6/7 7:54:59

一个国家拥有八十万正规军和无数地方民兵。有一年,这个国家的南部民众发生暴动,形成了一支有组织的武装,对首都位于北方的政府军形成了威胁。战争中,正规军屡战屡败,国家处于败亡的边缘。

政府里有一名副部长,文职官员,不会舞枪弄棒,也从未住过兵营。从政的十年中,他没有实职,主要精力就是读书、写读后感并创作一些风花雪月的文学作品。他当时正在家中休一个长达三年的特殊假期,上级指示他,立即结束假期,在家乡就地组织民兵,抵御暴动武装,自我防卫。

一个文人,带着自己的子弟和乡邻,拉起了一支队伍。对于这个文人和这支队伍,我们能期待什么?

故事的结局象一个传奇,或是一个神话——这个文人和他的军队,取代正规军,消灭了反政府武装,拯救了国家。

但是,这不是传奇,不是神话,而是一段真实的历史。这个文人叫曾国藩(1811-1872),他创建了湘军,取代了六十万“绿营兵”和二十万“八旗兵”的地位,镇压了太平天国(1851-1864)。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,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,成为毛泽东“独服”的“近人”。

这支军队有什么特别之处?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,但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个事实:湘军是一支边打仗边读书的军队。驻扎下来,训练之余,官兵们就大声传诵儒家经典,“书声琅琅出壕外,不知者疑为村塾”。每次操练,曾国藩本人总是“反复开说至千百语”。 他认为“练者其名,训者其实”,将观念意识看得比刀矛火器更重要。

官兵们的读书和曾国藩的演讲,让湘军上下建立起一种忠义报国的使命感。正是这种使命感,让曾国藩两次从自杀边缘挺了过来,让湘军官兵“耐得烦、吃得苦、霸得蛮、舍得死”, 让湘军“屡败屡战”,从“愤走衡阳”募集的一万七千人水陆两师开始,逐渐壮大,战胜了总兵力超过一百万人的太平军。

注:曾国藩生于清长沙府湘乡县,葬于今长沙市望城县,谨以此文纪念这位湘军创始人诞辰两百周年。

2009-11-21

北京

 

阅读 419

我也说两句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注册]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。)
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
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

 

主办人:吴劲松
京ICP备09109175号-2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